傲慢与偏见1995

海外剧英国1995

主演:科林·费尔斯,詹妮弗·艾莉,戴维·鲍姆伯,苏珊娜·哈克,茱莉亚·莎华拉,艾莉森·斯戴曼,本杰明·惠特罗,克里斯平 伯汉姆-卡特,露西·布莱尔斯,波丽·麦伯利,乔安娜·大卫,蒂姆·怀尔顿,露西·斯科特,艾德里安·鲁基斯,安娜·钱斯勒,露茜·罗宾森,芭芭拉·雷吉-亨特,鲁珀特·范西塔特,大卫·巴克·琼斯,艾米莉娅·福克斯

导演:西蒙·兰顿

 剧照

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1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2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3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4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5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6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13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14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15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16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17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18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19傲慢与偏见199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07 04:51

详细剧情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曾多次被改编的电影,本片为英国BBC公司1995年出品。   18世纪英国乡间班纳特家有五个女儿,班纳特太太整天焦躁不已,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女儿们一个个嫁出去。一日年青富家子宾利先生搬进城内的消息传来,令班纳特太太兴奋不已,希望大女儿简能获取宾利先生青睐。舞会上宾利果然看上了最漂亮的大小姐。而宾利的老友达西(柯林·菲尔斯 Colin Firth 饰)却天性傲慢,直言难与平民交往,更不屑与老二伊丽莎白跳舞(詹妮弗·艾莉 Jennifer Ehle 饰)。可不久达西对她活泼可爱的举止产生了好感。达西虽然欣赏伊丽莎白,却无法忍受她母亲及妹妹们粗俗无礼的举止,劝说宾利放弃娶简。宾格来和简因为误会,关系危在旦夕,伊丽莎白也因为这件事迁怒于达西。最终班纳特能否顺利嫁出五个女儿,宾格来与简、达西与伊丽莎白会不会从迷失中走来,缔...

 长篇影评

 1 ) BBC版对白若干笑点收集

Jane:我只希望嫁给我爱的人。
Lizzy:你会的……只要注意爱上有钱的人。

Lizzy:除非遇到很爱的人我才会结婚……所以我会变成老处女,教你的十个孩子刺绣,弹一手烂琴。

Mrs Bennet: 那是达西,家财万贯,在Derbyshire还有个大庄园……他是不是你们见过的最英俊的男人?
Lizzy: 如果达西没有这么富,不知他还有没有这么帅?

Miss Bingley: 我听说Elizabeth Bennet是当地有名的美人。你觉得呢,达西?
Darcy:那她妈妈就是智者了。

Sir Lucas:年轻人跳舞可真有趣啊,达西先生。跳舞是每个上流社会的高级消遣呢。
达西:下流社会也一样,先生。每个野人都会跳舞。

Mr Bennet:我们如此平庸,却可以骄傲地宣称,我们养了两个全国最蠢的女儿。

Mr Bingley:来点音乐吧,Caroline,不知你是否赏脸……啊,Mary Bennet小姐,原来你已经准备好了……
(几分钟后有一个镜头,Mary在里面唱,外面车夫的狗开始嗷傲叫……)

Kitty:Mary唱得很难听。
lizzy:是啊,但她非唱不可。
kitty:而且Collins先生把我的裙子踩烂了。

Mrs Bennet:我无法看见将来Charlotte变成这屋子的女主人,取代我的位置!
Mr Bennet:乐观一点,亲爱的,没准我会比你长寿呢。

Sir Lucas:她们都是好姑娘呀,尤其是最大的两位……当然,三位妹妹也很好。
Mr Bennet:她们永远都少不了舞伴……也是全英国最傻的三个姑娘。

Charlotte:家父和妹妹三月份要来看望我,你能跟他们一起来吗?我保证你会受到家人般的热情接待。
Lizzy:那我怎么好意思拒绝?但你一定要保证让我一瞥Rosings庄园著名的壁炉台。
Charlotte:我保证你不会错过的……你想不看都难。

Charlotte:美丽可不是唯一的优点。据我所知,她刚刚继承了一万磅。
Mrs Gardiner:这可是个不折不扣的优点。

Lizzy:我的妹妹们不明白一个道理——英俊的男人也是要吃饭的。

Charlotte:我鼓励我丈夫多呆在花园里。
Lizzy:那很好啊,活动一下有益健康。
Charlotte:对啊,而且他每天都要去Rosings庄园。
Lizzy:这么频繁!有这个必要吗?
Charlotte:没有。但我还是鼓励他天天去。

Maria:Lizzy!快来看!
Lizzy:就这样?我还以为猪跑到院子里来了,结果不过是Lady Catherine来了 。

Mr Collins:发生了这样令人震惊的事,也许得知令妹过世的消息让人更为慰藉。如此看来,以后你们有得折腾了。她的名声将影响到她所有的姐妹,谁会娶这样的人家出来的姑娘呢?……在我看来,她这样的放荡行为是出自天性……不管是谁这样纵容了她,还希望你们节哀顺变。

Mr Collins:就像夫人说的,谁还会跟这样的人家结亲?
Lizzy:你说得对。这样说来,你也赶快走吧。

Jane: 我去给妈妈倒杯茶。
Mr Bennet: 她还在楼上吗?很好,不幸中还不失仪态……我们说好了,下次要换成我穿着睡衣在书房,尽全力给别人找麻烦……也许我应该等到Kitty跟别人私奔的时候再这么做。

Mr Bennet:我本来打算生个儿子,在我死后可以照顾好你们。然而到了后来我们存钱也来不及了。我如果把你们照顾得好一点,就不会招来全英国最下贱的女婿了。现在办好了这件婚事,省下了Lydia的生活费和零花钱,我每年顶多花个十块钱。

Mr Bennet:亲爱的,我相信你的小女儿在纽卡索也能找到和她一样蠢的朋友,反正她到哪里都有出丑的本事。

Jane:Lizzy,说真的,你爱上他多久了?
Lizzy: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一定是从我看到他的美丽庄园的那一刻起。

 2 ) 精品之所为精品

开场
    相比起《傲慢与偏见》其他影视版本来说,95BBC版的开头传达了很多信息,足见编剧下足工夫。第一个画面是马蹄在坡上敲击奔驰,翻起土块,然后两位绅士对尼德斐园发表评论,其间没有一个静止的动作。花絮中编剧指出,这是为了在一开场,就定下一个生气勃勃的总调。轻快而富有节奏感,这正是原著文笔的基调。

宾利:景色真美!
达西:我同意(I grant you),是挺好看的。
宾利:我知道比不上彭伯里,但我总得找地方住下。你同意不(How about your approval)?
达西:你会发现这儿的人挺粗野。
宾利:乡土人情嘛,我倒觉得很可爱。
达西:那你就租下来吧。
宾利:谢谢。

    宾利的随和,达西的挑剔高傲,立时显现。而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几句话之间清晰起来。这种一方倚赖另一方的朋友关系在故事后面发生了转变。宾利在成长中需要学会自己拿主意,不事事征求达西的意见。后来他决定向吉英求婚时,也是这样问达西:“那我得到你的同意了?(Then I have your approval?)达西微笑:你需要我同意吗?宾利凛一凛:不需要,不过我还是高兴知道你同意的。
    然后,镜头拉远。两位绅士骑马奔驰过原野,这幅情景尽落在出来散步的伊丽莎白·班内特眼中。这暗示了她在这个故事中的位置:《傲慢与偏见》始终是以伊丽莎白的观察为出发点的故事。Jennifer Ehle在此嘴角上扬,可见这位小姐既享受自然乐趣,也对观察人情感到兴味盎然。她回到家里,对母亲和妹妹的吵闹并没有流露出反感,只是与父亲一起做会心的无奈表情。然后吉英从内室出场,放下手边的书去陪母亲说话,由此见得吉英性情之温顺和家庭中的角色。
    开场2分多钟,原著中基本人物关系和性格已一一显现。然后,才进入尼德斐园新主人的八卦,人物性格和关系继续以细节填充。“有钱的单身汉必定想娶个太太”的讽喻名言由丽萃口中说出。班老先生调侃妻子,使得女儿们发笑,丽萃后来对此反思,认为父亲这种举动损害母亲形象和地位,对家庭关系实为不益。五个女儿中,玛丽并没觉得有什么好笑,丽迪雅肆无忌惮地笑和议论,凯蒂附和丽迪雅,吉英和丽萃虽然也觉得好笑,仍然约束妹妹们不要太过放肆。夫妻、母女、姐妹之间的关系在剧情进行到4分多钟时进一步明确。
    编剧随后让两位最大的班小姐在睡前谈心,对“爱情和面包”的话题发表议论,于是既揭示两姐妹的深情厚谊,又将她们的婚姻困境一一交待。至此完成了整体背景交待,包括各人的性情、才智、彼此关系、经济处境。虽然这个场景的一些台词的确有些生硬,但的确把该交待的背景全部表现出来,以后的情节就都有了根据。

角色
    该版本选角长期为人不喜的,是女角身材过于丰满。然而参见同时期的肖像画可知,这的确是当时的审美风尚,女性的胸衣要把前胸高高托起,浅色、高腰、裁剪简洁的裙子式样则减轻了丰满体态的沉重感。Jennifer Ehle跑动起来的确轻快,符合达西“发觉她身段这儿也不匀称,那儿也不匀称,可是到底不得不承认她体态轻盈,惹人喜爱”。
    她的第一场出彩表演在伊丽莎白听到达西对她的议论。先是因宾利劝达西跳舞而偷笑,然后为达西对本地的鄙夷而惊讶,笑意消失了大半;两位绅士的谈话继续发展,性格特点表露无疑,伊丽莎白觉得有趣,又开始微微地笑;继而宾利提到她,鼓励达西和她跳舞,伊丽莎白听到自己被人议论,稍垂下眼睛觉得有些窘。达西回答说:“她还行(tolerable),”她微皱了一下眉,转眼去看他;“但还没漂亮到叫我动心。”此话太过刻薄。伊丽莎白实在惊讶,微微张嘴。然后不快地抬眼看了达西两眼,慢慢地便转为感到好笑,忍不住抿着嘴走到卢卡斯小姐那里讲给她听。这一段表演简短又丰富,伊丽莎白虽与达西结下了梁子,并不改调皮和聪慧的天性,在端庄的举止下丰富的情绪和想法变化居然都表露了出来。
    Colin Firth因达西一角屡遭困扰,因为他的形象从此定型,甚至出了一部表达了全英国女性为达西疯狂的《BJ单身日记》,仍请他出演其中达西式性格的男主角。应当说,论“眉清目秀”Colin Firth比不上40年出演同一角色的Laurence Oliver,但举手投足均有气派,眼神在打量人群时总有审视挑剔的意思;在注意到伊丽莎白后,眼神也并不带什么强烈情绪,弄得伊丽莎白只能认为他是因为特别讨厌她才盯着她看的,从来没有察觉达西的感情。但是Colin Firth的眼睛却富有精微的表现力。他被伊丽莎白拒绝与之共舞的那场戏,他并未“觉得难过”,眼睛头一次流露出柔和神色,“相当高兴地想念着她”。另一处出彩是他看到伊丽莎白步行到尼德斐看望生病的姐姐,表情并无变化,眼神却一时疑虑,一时欣赏:“一方面爱慕她那步行之后的鲜艳的脸色,另方面又怀疑她是否值得为了这么点儿事情独个儿打那么远赶来。”伊丽莎白离开尼德斐园时,他注视着马车离开,眉头微皱,因为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居然对她愈发心醉,暗自心惊。这是他既爱慕她,又看不起她的家门的一个重要提示。
    这样不动声色而微妙丰富的表演,是该版本两个主角的特点。要充分表达这两个角色的性格,必得如此。这二人有一个共同点,却并不是伊丽莎白调侃的“轻易不说话,一说就想一鸣惊人”。达西身份尊贵,又生性傲慢,虽然兼具见识和判断力,对周围人却不轻易表露情绪;即便对伊丽莎白感情已深,也没有什么殷勤表示。而伊丽莎白比任何女角都思维活跃,感情丰富,甚至情绪激烈,但她也明白事理,体贴人情,教养对她具有内在的规范力。这种内心之丰富和举止之得体形成某种张力。应该承认两名演员都相当充分地演出了这种性格上的张力,由此也为奥斯丁时代讲究礼数的人群赋予了有力、鲜活的阐释。
    总体来说,这个版本的选角都比较恰当。宾利的面孔漂亮、愉快、灵活。吉英有点可惜,不是第一眼美女。但这个演员容貌极为古典,就像油画上的形象,好表达她性格沉静,不轻易流露感情,结果达西以为她并没有对宾利动心。宾利小姐也没有原著中的好看,但该演员从着装到眼神举止,到台词念白,都着重表达出了宾利小姐自视甚高,拿腔拿调的特点。柯林斯先生的表演也堪称经典。这个人物头脑愚笨,却自恃高明,极端势利,兼具骄傲自大和谦卑顺从。奥斯丁的漫画式笔法被喜剧式的表演诠释了出来。韦翰相对来说形象上差得比较远,只是“还行,但没漂亮到叫这么多小姑娘动心”。不过这个演员的表演也算可圈可点,具备时兴的潇洒风度和狡黠的表情,即使最后被伊丽莎白戳穿谎言,狼狈不堪也极力维持风度。乔治安娜·达西本应是个身量已然长成的年轻姑娘,但剧中过于单薄,好在还是羞涩、敏感而聪慧的模样。班家舅舅精明豁达,而舅母气质则更文雅,回应了奥斯丁设定她门第比她丈夫的高的背景。班老先生一开始的形象是喜欢取笑人,但也算是关心女儿,能履行基本的家庭职责;在丽迪雅私奔以后,他的形象才丰满了起来:一方面深切承认自己对女儿的教育过于疏忽,铸成大错,另一方面却也明白,自己这种情况“过几天就都过去了”,这种自嘲表达了对自己的心灰意懒。对于班老先生来说,他只会对世情的荒谬和自己的荒谬加以冷眼和嘲笑,却不能、也无心做什么改变。卢卡斯小姐的表演也很微妙。只看她听说了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决定自己争取这个机会的时候,那种忽然想到自己,想了片刻,就垂眼拿定主意、略显寥落的神情,无需用言语就能表明这位聪明敏锐的小姐的处境:年纪渐长,已成为家人累赘;而她又将世事看得过于清楚,认为爱情不是婚姻的必需。在这种前提下,她无奈地为自己选择了才智见识都远不及自己、却能带来舒适生活的柯林斯先生。这些细节无不精妙地击中了人物形象的核心。

情节和场景
    人物性格把握到位,故事就完成了大半。并且全剧的信息丰富,为各个情节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背景信息。六集当中,没有一个镜头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只是一个镜头缓缓掠过人群,也可以看到其中有丽迪雅和军官们调情,吉英与宾利柔情蜜意,不动声色地提示着故事副线的发展。在伊丽莎白和菲茨威廉在前景交谈时,柯林斯在后景不停对达西作出奉承姿态。音乐也配合画面和情节,造成整部剧风格紧凑丰富,进展富于节奏感。
    故事的主线——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关系在前期充满紧张,在剧中的几次一对一对话都有可琢磨之处。第一次在尼德斐,讨论达西的高傲性格及其缺陷,两人一来一去形成紧张的来回,但分明在才智上彼此接近,对话最后以某种亲密的玩笑达成一致,结果叫宾利小姐大为不安,赶快去弹琴打断。第二次在舞会上,两人在穿梭有致的舞蹈人群中保持着队形,对话和情绪却几近剑拔弩张。伊丽莎白一方渐长的厌恶和达西形象的疑点都为后来的情节作了铺垫。其后在罗新斯,伊丽莎白在钢琴前对菲茨威廉上校说话,其实却在调侃达西,达西认真甚至有点窘迫地表达自己。虽然对话中仍有对抗,实际上两人达成的交流是所有人中最为深入的。在这几段表演中,话语之间的停顿和双方表情决定了对话的气氛,也就决定了二人各自的感情发展。达西的感情日愈加深,难以抑制;伊丽莎白却毫无察觉,只愈发强化了此人傲慢非常的印象。但另一方面,两人之间能形成这样紧张的对话关系,恰好说明二人在才智和理解力上旗鼓相当,这构成他们的感情的合理性基础。——奥斯丁是不会认为无由而来的爱情可靠的。因此如何在表演中把握这种对话的节奏,对情节推进至关重要。
    两人之间问题的关键,在情感如何发生转变,二人如何通过那场以吵架结尾的求婚开始对自己的反省、认识和调整。伊丽莎白读过达西的解释信之后,回家路上仍不停地回想,凌乱的马蹄和辘辘车声暗示她心里的斗争激烈。随后在与吉英的谈话中,她表达了反省,认识到自己从前判断人实在是过于武断,过于表面。
    最后丽萃对姐姐玩笑说,她是从看到彭伯里开始爱上达西的,引得吉英叫她正经点。表面看来,这话好像说达西的宏伟庄园和财富打动了她。但是,如果看到奥斯丁如何把彭伯里的景色与其主人联系起来,剧中的几处主要场景也都按照人物气质进行布置,就会有其他的理解。朗博恩简朴、随意、舒适,牧师公馆也很简朴,室内设计则多少有些小家子气,但总在楼梯、床铺上流露出一些拿腔作势。罗新斯庄园出现的时候,专门配了一段凯瑟琳夫人的主题音乐,后来在夫人威胁伊丽莎白时再次出现,很有效果。罗新斯大厦富丽堂皇,俯瞰着下面修建整齐的花园,仿佛凯瑟琳夫人的逼人气势,要将意志强加给牧师夫妇、教区里的贫民,乃至属下家里的衣柜、衣服的折法,一直贯彻到花园里的灌木和草地头上。凯瑟琳夫人坐在宝座上接待客人,墙上装饰有色彩浓重的油画,而整个场景又正像一幅庄严的油画;而想到主人和客人的各种可笑之处,这就愈发显得滑稽。
    与此相对的,是彭伯里的美景。罗新斯的第一个画面表现慑人威严,而彭伯里大厦第一次出现则优美之极。彭伯里的天然风光是英式园林的典型,山坡、树林、溪流和建筑彼此和谐,富于自然情趣,毫无庸俗之气。大厦内的陈设也都既气派,又风雅。这样的环境说明了主人本人的情趣。聪明的女管家对主人的称赞,最能说明主人品性优良。正是在这些侧面反应中,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观感逐渐转变。在赞赏景色、参观房子的过程中,她的微表情都不时提示着她虽眼睛里看着景色,心里却回想着往事。及至达西本人出现,一改从前的作派,对她和她的商人亲戚礼貌备至,叫本来存心想看他窘迫的伊丽莎白大为吃惊。达西仍然说话克制,却不掩热切和紧张,伊丽莎白惊讶、欣喜,仍有些拘束。早年在阅读原著的时候,这些细致的情绪都未能读出,在看影像的时候,才一一回味出来。
    对于奥斯丁小说这种风格、时间和整体环境上都与现代相差甚远的文学作品,现代读者往往并不能像同代人一样读到心里去,揣摩到人物的感情。好的影视作品的作用就在于沟通这种时间跨度,用直观的手段将现代读者带入情境,使文字中的情绪和感情触动我们的深心。但凡有改编之处,不可任意为之。原著中分散的情节可结合,集中于重要的对话(例如在尼德斐和舞会上的对话),推进得虽然很快,却合情合理;在文字不提的地方则补充情节,有助于理解(例如表现达西在伦敦城中寻找韦翰和丽迪雅的辛苦)。毕竟谈的是人情世故,缺失了丰满的感受和感情,便只落于抄书。84版的《傲慢与偏见》就优雅有余,热情不足,结果变得很沉闷。伊丽莎白带着生气和兴趣观察周围的人事,也全心参与其中;也正是出于同样的兴趣,奥斯丁本人如此兴味盎然地描写这些家长里短,虽对愚蠢的言行加以讽刺,却并不愤世嫉俗。相反,从伊丽莎白、埃莉诺到安妮,这几个女主角最突出的德性便是对人情伦理具有清醒而温暖的理解,表现出一种敏锐的生活理性。由此观之,95版采用这种轻快、密集的节奏,温暖明亮的色调,无微不至的细节,方充分展现出奥斯丁的思想基调,《傲慢与偏见》的真正魅力才由此显现。

结尾
    该版本遗憾的是在宾利一行重返尼德斐后,达西和伊丽莎白原本有一系列接触的机会,在好几次茶会当中伊丽莎白都焦虑于他是否还对自己保持着感情。这段基本上被删去了。结果两人后来的感情发展就少了些发展时间。但凯瑟琳夫人与伊丽莎白对阵的一场戏跌宕起伏,火花迭出,连达西第二次求婚都比了下去,足够表明伊丽莎白的感情已坚定。
    相比起开场来说,结尾由牧师就婚姻讲道,虽然总结了故事中的几段婚姻,但就显得比较生硬,教导味道太强。这固然有悖奥斯丁的风格,但相比而言,若将她的作品仅仅理解为各个爱情故事的集合,则更加离谱。那样罗曼蒂克的理解和感受方式正是奥斯丁本人讽刺的对象。仅仅将《傲慢与偏见》理解为爱情小说,或以为简·奥斯丁只一味讽刺某些人物、肯定某些人物,都贬低了这位女作家作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的理解力和该书作为经典盛行至今的丰富意义所在。就此而言,95BBC版《傲慢与偏见》虽然并没有把所有情节搬上银幕,又加进许多场景,但均演之有据,这个版本的诠释成就尚无其他影视版本可与之比肩。

 3 ) 她写给那些倔强不放弃浪漫理想的孩子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这是《傲慢与偏见》的第一句。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高一,十四岁。那个时候害怕情书,害怕被追逐。拒绝男生的托辞都是,我怕会影响学习。现在想来,真是哈哈大笑。而那个时候,我的同桌已经开始在男孩堆里游刃有余地想着怎么折腾他们。我是个晚熟的孩子,我后来才发现。
 
在《傲慢与偏见》之前,我看过《简爱》和《呼啸山庄》。后两本似乎更像大家之作,但我连一半都看不下去。但我真的很庆幸,我既不喜欢简爱也不喜欢呼啸。《傲慢与偏见》适合一个简单倔强又不放弃浪漫理想的孩子。我是。
 
伊丽莎白简直就是我希望将来长大以后成为的人,尽管她从来都不是最漂亮的那个。
伊丽莎白的四个姐妹,简是个花瓶,但是她愿意热忱相信,这成就了她最终的美好结局。玛丽和基蒂,花蝴蝶,热衷交际和舞场。还有一个女儿,是个书呆子,惟一的乐趣就是卖弄学问以及表现高雅。这四个人,代表四种不同女人的人生观和婚姻观,当然,至今依然可以对号入座。
而她那个势利聒噪地母亲,很显然,那是个喜剧角色。
 
关于伊丽莎白。十年了,我还是依然记得那段描写以及那个镜头。
伊丽莎白在泥泞里徒步很久,为了去看生病的姐姐,沾满泥巴的靴子在进门的时候,遭到了贵夫人们的耻笑。她们刻意地对达西说,你看到了吗,她那个样子多狼狈,简直太可笑了。
可是,达西说:她当时的脸庞红红的,真漂亮。噢……他真是最无与伦比的达西先生。
 
伊丽莎白与达西。
这是两个棋逢对手的人之间的爱情,没有惊险没有浪漫也没有更多的耳鬓厮磨。他们互相观察着,互相揣测着,互相让步着,最终牵手。她以足够的定力和坚持改变了他,他默默无声的欣赏与付出打动了她。
但是最难得的是,这所有所有的一切进退,不是刻意为之的手段,也不是兵法的操练。他们的背景是一段优美的旋律,我更愿意将他们看做两个舞者。进退,克制,旋转,对望,妖娆,优雅。
 
简·奥斯汀对伊丽莎白这个人物倾注了非常多的热情。我始终觉得,她就是她,那也是她的爱情梦想。在那个年代,她幻想着一种自主的美丽并且优雅的爱情,而她将之诉诸笔端。我对她怀有无比虔诚地感激。
 
如果我不是伊丽莎白,我也不要成为那四个中的任何一个。 倔强真的是我性格产业最大的支柱。我爱伊丽莎白,十年不变,并且还将继续。

 4 ) 每个女人都期望能遇到一个达西先生

首先请允许我用我第一个男神镇楼(自己截哒)
<图片1>
怎么说呢,在没看BBC这个版本前,我对于《傲慢与偏见》这本书里的达西先生只有靠书里的描述和情节自己想象的,就是一个各种符合我少女心的高富帅又自带小傲娇属性的理想型,但具体人物形象还是模糊的。直到看了科林叔演的达西,这个模糊形象才有了具体的样子。我想这大概是我对一个演员的最高评价。从此以后这个仿佛从文字里走出来的男人,甚至于这部片子,伴随着我从我的少女时代到现在成为“大龄剩女”,每一年都会拿出来重温好多次,让我每每都能怀揣着一颗少女心幻想着自己也能遇到这样一个男人╮( ̄▽ ̄")╭
分析下这个男人种种让人着迷的特质
第一、首先高大英俊(这个是必须的)
第二、有钱有权有豪宅
第三、如果他爱你那他就能为了你赴汤蹈火,能为了你一掷千金甚至还能包容你的缺点
第四、能对自己不爱的女人不屑一顾
第五、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自带高富帅感情专一的属性上,性格还非常傲娇,是那种可爱的傲娇。起先不熟悉的时候看上去高傲冷漠,实则只是不擅长表达自己。一旦深入了解才发现,不但慷慨大方,待人接物还很周到。
想来,简.奥斯丁在塑造这样一个男人的时候,也是把自己对于男人的所有幻想渴望都融入了这个角色里。让他无论是在书出版后还是不断的影视具化后虏获了全世界万千女性。

我想,每个女人都期望能遇到一个达西先生。但其实现实也是残酷的,就像作者本人真实的感情生活一样,也许我们在期待爱情的时候能有幸遇到这样一个人,但我们却不会是他的伊丽莎白,又或许我们穷极一生都未必能遇上这样一个男人,但却会遇上许许多多个柯林斯先生( ̄_ ̄|||) 也大概正是因为现实如此,《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以及达西先生能一直历久弥新的被人不停提及欣赏和憧憬吧。

 5 ) 吾爱达西先生,吾更爱科林﹒费斯

      这世上大概不会有人不爱达西先生,只要他(她)看过《傲慢与偏见》。你一定知道,我指的当然是95年BBC传世经典的那个版本。男主角科林•费斯,今天的奥斯卡影帝,就是昔日曾把达西先生由内至外都演绎得完美无瑕、烙进人们记忆深处的那个无可替代之人。
    我必须找一个途径抒发一下这些天来累积在心头的情感。几十天前,我对科林还几乎漠不关心,而几十天后,我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科林迷。粉丝的爱向来包容、博大,越是迷恋某人,越是希望普天同仰。我觉得自己是如此之幸运,因为这个圈子总是盛产传奇而动人的佳话:热情执着者如坊间盛传的那位103岁老太太,每每观赏《傲慢与偏见》都情难自控,血压一路飙升不得不住进医院,依然权当医生“不许再看此剧”的警告如耳旁风;才华横溢者如英国女作家海伦•菲尔丁(Helen Fielding),将心中万般难解的科林情结化作洋洋洒洒的两部花痴大作——《BJ单身日记》,不仅风靡全球,且由偶像亲自出演,超越她自己最疯狂的想象;审美苛刻品味超凡者如当今时尚界的领军人物汤姆•福德,恭敬谦和地请科林做心目中的男主角,小试牛刀便拍出美轮美奂如艺术品般的《单身男子》,21天成就一段电影界的神话……能与这样的一群人拥有相同的情感体验,我时时刻刻感到心中充盈着满足与幸福,满得装不下时就全然忽略掉自己的平凡鄙俗,硬是要把自己彻底沦陷于科林世界的前因后果用面目可憎的文字记录下来,因为——
                                                         一
    “我一生中少有这么绝对清澈的时刻……我可以直接感受得到,而非通过思考。”
                                                           ——George,《单身男人》
    必须坦白,我迷上科林•费斯的路途实在崎岖坎坷,曲折得足以让所有的科林迷对我嗤之以鼻。而我确实也对自己一直以来的目光驽钝,心智冥顽心有余恨,每每回想便羞愧万分。但这样的经历,无疑也是一种启示,意在告诉非科林迷们:人人皆有成为科林迷的潜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三个月前我在看完科林人生中最了不起的作品《国王的演讲》之后,虽对他的演技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仍然认为这部片子不如青春热血的《社交网络》,因而决绝地将其从硬盘中删去;几个月前的某个下午,我打算欣赏科林好评如潮且获过金球奖的力作《单身男子》,却仅在看过片头那番在深海中绝望而缓沉的裸体挣扎之后,突然失去了兴趣,不希望这样压抑沉重的东西破坏我那天惬意而明媚的心情;几年之前,当全球的女观众都在为银幕上的梦幻好男人马克•达西纵情尖叫的时候,我在两部《BJ单身日记》中的注意力却完全被芮妮•齐薇格英勇无畏、自毁形象的表演深深吸引,对她那个体贴柔情的完美男友印象浅淡;如果时间再往前推,我想说自己有关《英国病人》和《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的观影经验中根本就没包括那两个失魂落魄总被男一号横刀夺爱却少人同情的男二号……我如此轻易地将科林从他这一堆代表作中忽视,固然根源于个人的愚钝,但同时也悄然揭示了一个不容否认的残酷现实:银幕上的演员面对的其实是一个充满偏见的不公平世界,观众们完全可能只因为观影当天的天气、情绪、喜好、即时需求等等莫名其妙的原因将一个杰出的演员湮没在记忆碎片里,何况他们既健忘又永远喜新厌旧。
     直到,直到一个多月前我心血来潮地捧起《傲慢与偏见》的原著,随即找到BBC95版的迷你电视剧。于是,那妙不可言的梦幻一瞬就这样倏忽而至——当达西先生挣脱了简.奥斯汀机智诙谐又略显絮叨的文字,深情款款风度翩翩地出现在我的面前——那个平淡冷清的夜空突然为之星光摇曳,整个世界温情脉脉地轻盈舒展,一切美好得让人无言以对,徒剩一颗跃动过速的心。
    作为一个向来理智大于情感的人,我在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这是一种虽然强烈但必然速朽的痴迷。而欲破除一个人的神话,则必须将其祛魅,去除其身上的光环,将一切还原到本真图景。于是我急急地找来那部曾经弃绝的《单身男子》,断定其中已是两鬓微白的科林风光不再,转瞬即成我的世界中的一缕过眼云烟。
    不料,这一眼,沉沦的是我,且迷途不返。
    从此世上又多了一个不可救药的科林迷,疯狂而执着地在网络上搜寻科林的所有身影,奢望就此弥补曾经错过的光阴。
    为什么《傲慢与偏见》在近两百年后还是这么脍炙人口,日久弥新?此刻,我尤为深有体会。BBC此剧制片人说:“达西与伊丽莎白爱情的所有美丽,正在于其间不断的相互阻隔。”一个人愈是被误解被错过,回过头来愈是觉得珍贵觉得美好觉得不忍舍弃。这正是我此刻心中弥漫着的略带些愧疚的幸福之源。
    带着这种抑制不住的激动情绪,我点击了无数有关科林的访谈视频,观看了科林参演的近三十部影视剧,阅读了用各种关键词引擎到的大量关于科林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我对他的了解日渐长进,以至于瞄一眼《周末画报》上的科林专题报道,就能毫不费力地指出其中的硬伤,顺便故作深沉地埋怨两句不喜考据的中国媒体。

                                                   二
                  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倍受摧残的容颜。
                                                     ——杜拉斯 《情人》
    科林难道不帅么,1米87的个头,修长而匀称的身材最能展现那些裁剪修身的华服精雕细琢的极致之美,五官柔和,喜欢抿嘴,表情恬淡,气质既不乏古典的庄重也蕴含现代的率真,有一种不露痕迹之美。许多柯林控在收集他的照片时不由自主地强调自己成了长腿控、背影控、抿嘴控等等,不是没有道理。
      然而与许多世界级的一线男星相比,科林还真算不上第一眼帅哥。他不仅与美国审美所强调的那种轮廓分明肌肉发达的标准相距甚远,就是在颇受欢迎的英伦演员里,也算不上抢眼。他没有皮尔斯•布鲁斯南性感不羁,也不如拉尔夫•费因斯般犀利冷峻,更缺乏裘德•洛那般的英俊美艳。另一位迷人的英国演员休•格兰特就曾打趣地嘲讽科林“掉在人堆里都找不出来”,而向来谦虚低调的科林则评价自己“长得比较中性,在银幕上既可以被形塑得美丽也可以被妆扮得丑陋”。在对科林外型的总结上,评论界倒是众口一词,称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成熟而敦厚的中产阶级特质”、“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
    可这明明是人到中年的境界,哪有人生来就是成熟敦厚?
    在必须以貌取人的演艺界,年纪轻轻就能做男主角的小生即使不是一幅倾国倾城的模样,也必有其玉树临风之态,琳琅珠玉之姿,否则如何卓尔不群,如何打动人心?
    科林的青葱岁月,不出所料得清纯俊美。纵观他早期的那些电影,轻易发现不少角色分明就是被诸导演们按照偶像路线精心设计的。无论是《同窗之爱》(1983)中贵族公学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愤世嫉俗型男,《茶花女》(1984)中脆弱敏感、被爱情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翩翩公子,《失落的帝国》(1986)里心怀憧憬、浪漫深情的舞台小生,甚至是其后风格冷肃的《零号公寓》(1988)里那个一丝不苟自闭忧郁的电影朝圣青年,科林与所有的男星一样,必须在这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毫不吝惜地向观众展现其骄人的青春容颜。这时他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眼神清澈,面容清秀,淡淡的青涩感恰好可被解读成青年人独有的迷人忧郁,一切都完美地符合人们对他这个年纪的期许。
    1988年,早已用风姿神貌征服众人的科林扮演了《最毒妇人心》中的瓦蒙特,片中的他笑容狡黠,眉眼轻佻,举止张狂,把一个玩世不恭的纨绔公子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可惜有部同题材的《危险关系》提前一年公映,先入为主,抢尽风头,竟让这部大师级的作品无声无息地一直沉寂。倒是尘埃落定之后观众才为风流倜傥的科林与艳光四射的安妮特.贝宁的珠联璧合神魂颠倒,回头再看《危险关系》就觉得陈旧腐朽,再精致华美的宫廷细节也觉得无味。
     没想到科林竟也随此片沉寂了几年,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这个昔日俊美无瑕的青年已出落得温润如玉。三十多岁的他脸庞不再清癯,轮廓逐渐丰盈;眼神滤去了青涩,变得温情又含蓄,全身都散发出优雅的醇美。这才顺理成章地有了万人迷达西。
    接下来近十年的时间,科林在银幕上都带着这种洗去铅华的从容之美。无论是《英国病人》里后知后觉的悲情丈夫,《陌上伊人》中的感情游离的温存情人,还是《英伦四月天》中移情别恋的才俊父亲,《真爱至上》中真挚感人的憨厚作家,当然还有《BJ单身日记》里的现代版达西……怎么看,他都好看得无可挑剔。
    尽管科林对自己的相貌并不在意,宁愿扮一些不那么英俊、略险奸邪甚至邋遢的角色,可是科林迷还是不遗余力地发掘他的美。豆瓣上的《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剧照集里,明显就有忠心耿耿的粉丝反反复 复唱反调似的贡献他所饰演的那个大反派的各种照片。
    他就这样不温不火地走过不惑岁月,渐渐走向知天命的年纪。《BJ单身日记2》中的他已不如前一部中那么帅气,《妈妈咪呀》中身材略显臃肿,而《水性杨花》前半部则一幅垂垂老去的颓废。皮肤松弛、赘肉初现、皱纹与眼袋终不可阻挡,光阴对谁都很公平。正当人们担心昔日的白马王子会不会有朝一日惨不忍睹之时,对外形并不自信的科林却得到了全世界最懂得欣赏的男人——汤姆福德的青睐。他终于在《单身男子》中穿上导演为他度身定做的衬衫西装优雅出场,纤尘不染,脚步款款,美在静默隐忍,美在气质雍容。凡是看过此片的人无不被他深深感染,惊呼达西成了大叔,魅力依旧如故。
    几乎还没等影迷准备好,科林又换上英国皇室礼服,转身变成在历史洪流中身不由己的口吃国王乔治六世,用片中他妻子的话“结巴得如此美丽”来形容,真是再合适不过。凭借这个角色,科林终于拿到了前一年与自己擦肩而过的小金人,他在奥斯卡颁奖台上百感交集,把从影二十年多年来的跌宕起伏都化作脸上迷人的浅笑与眼中流动的光彩。
   三月科林在“演员工作室”节目中做嘉宾时,比银幕上的角色更加儒雅亲和,双眸明亮,清淡平和,口中的连珠妙语,让台下的观众无不为之倾倒。这时的他全身散发着睿智的雍容与成功的淡定——这是美的最高境界,是岁月与皱纹阻挡不住的灼灼光辉。原来,科林早在年轻时对美的理解就已达到此种高深莫测之境——
那时他总嫌面孔“长得真是无聊”,以至于“看见魅力无穷的老男人就忍不住想要多长几条皱纹”。科林追求的是这种岁月酿成的气质内涵,当年轻的容颜消逝远去,皱纹慢慢占领脸庞,照样让人神魂颠倒、照样让人心驰神往。
    在对美的观察上,杜拉斯与科林都是哲学家。

                                                       三
                           成为一件艺术品是生活的目的。
                                                         ——王尔德

    科林成影帝的时候,媒体不是称他为“迟到的国王”,就是“琼瑶式影帝”,言下之意似乎总含着对科林几十年来从影之路的稍许质疑。明明95年就大红大紫了么,怎么没好好抓住机会,一路平步青云,却好像是又蛰伏了十多年才真正石破天惊。
    可是,成功与机遇是孪生兄弟。机遇到来之前,优秀亦如科林之人,只能一点点地为它做全方位的准备。
    在对科林从影以来的银幕角色进行了详细彻底的观察之后,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科林是个对角色要求严苛之人,虽然他的演艺生涯中也免不了为混饭吃而被迫接受的个别瑕疵之作,但瑕不掩瑜。
    事实上,科林早期的那些银幕角色便是证据,让我们一开始对他的内心坚持就了然在心:1983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大获成功的《同窗之爱》讲述的是在伊顿公学这个标志性背景中催生的同志压抑、政治排挤与国家背叛,而科林出演过其舞台剧版本与电影版本的两个不同男主角;1987年的《乡村一月》是根据获过卫报小说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战后体裁电影,探讨战争的伤痕如何在安静生活中隐隐作痛的片子,留着小胡子科林扮相并不好看,但据说把那种哀婉低徊的风格表演得丝丝入扣(很可惜没有看过,但读过相关文字,包括科林参演的亲身记述);而1988年的《零号公寓》则几乎是大师风格的作品,电影朝圣,精神疾病,政治影射,同性暧昧,让这部电影格外引人入胜;其后的《摇摇欲坠》则是根据福克兰战役改编的严肃剧,并让科林收获了皇家电视协会奖并受到了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Film Award)最佳男主角提名;1990年的《名望之翼》则是一部风格诡异,叙事离奇,思考深邃的作品,通过讨论生后世界使人看到富贵如浮云,而科林在其中扮演的是个不着正装、年轻气盛却又心地纯良的杀人犯……这些均不是传统意义上观影大众喜闻乐见的情节推动式电影,而是一些内容严肃内涵深刻的小众作品。对于一个刚刚出道拥有英俊外形的青年演员来说,这些选择大概被赋予了他自身解读的意义,也许暗示着他内心所向往的艺术之境。
    1988年,科林已颇受瞩目,否则也不会受到拍过《飞越疯人院》、《莫扎特传》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得主米洛斯•福尔曼《最毒妇人心》的男主角邀请。可惜阴错阳差,这部电影却没有成就科林事业中的第一次辉煌。
   接下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丘比特之箭射中了科林,他跟着心爱的女人选择了悄然引退,待到重出江湖时,以前积累的一切似乎都要复归于零。
    直到《傲慢与偏见》,直到达西的降临。
    可是,科林对这个角色还真是又爱又无奈的。达西的成功既给他带来了如日中天的名气与举世瞩目的关注,可也让他长时间地生活在这个角色的阴影里,被偶像化,被标签化,随之错失了许多良机。科林性格是有些叛逆的,并不情愿靠偶像路线出名。但是他和达西,今生今世注定要被绑在一起。他曾有些黯然地对记者说过:“每次我演一个与达西迥然不同的角色人们就说我毁了达西,可是他根本就不可能被毁灭。即使我成了宇航员上了月球,人们还是会说达西先生登月了。人们记住的,只是达西。也许我该把名字改成达西。”
    回头想想,这事要怪也只能怪他自己,谁让他在这仅六集的迷你剧里,把那个本就无比经典角色演得深入人心、无懈可击呢?谁让他把19世纪英国贵族的服饰映衬得灼灼生辉呢?谁让他把达西缄默的傲慢与炙热的情感结合得天衣无缝呢?谁让他把达西求婚时的内心冲突表达得无以复加呢?谁让他卷发上滴着水珠,语无伦次地克制爱情呢?
    在此后的表演中,你几乎能看出科林费尽心力的转型。《朋友圈》里又贴上丑陋的小胡子演个人品低劣的纨绔子弟,《英国病人》里是遭受打击后丧心病狂的丈夫,《极度狂热》则是不修边幅品味邋遢的足球迷,《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中的扮相滑稽夸张让人不喜;《英伦四月天》里仍免不了一场在婚姻中心猿意马的迷途之旅,《相对价值》中神经兮兮且带着同性恋倾向的贵族影迷……总之,似乎就是避免摄人心魄的绅士造型。
    可是,观众就是记不住不像达西的科林。按说他此期间好作品也不少,但观众就是不喜欢不接受,任凭他执着不懈的努力。
    千禧年后,科林大概是认了命,决定不再和自己死磕,再次扮演了达西的现代版角色——马克.达西。果然,此片一出,他的知名度立刻恢复到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不知为什么,我觉得科林其实对这个角色不以为然,看过几段现场采访,他都谈不上有什么兴奋之情,还总是一个劲地强调,我就是个演员,不可能像影片中那样完美;喜剧电影必有其俗陈套路,怎么写都不离其宗。
可是,观众就是热爱像达西的科林。即使他在其中几乎不费什么表演功力,但观众就是大呼过瘾,爱他爱得歇斯底里。
    好在,他渐渐地安之若素,明白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这十年间,他试着在那些讨观众喜欢的角色与真正使自己动心的角色之间寻找平稳,既渴求深度文艺,也不拒斥清新浪漫。虽然后者居多,但还是有些让人难忘的非达西类角色,比如《阴谋》(Conspiracy)中刻板严谨知识渊博的纳粹法学教授,《戴珍珠耳环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里外表阴沉却对女仆暗生情愫的大画家维米尔,《魔法保姆麦克菲》(Nanny McPhee)里和动作夸张表情怪异的父亲,《何处寻真相》(Where the Truth Lies)中暗藏苦衷郁郁而终的节目主持人,《歧路父子情》中回忆纠结在父亲弥留之际依然无法释怀的儿子,歌舞片《妈妈咪呀》(Mamma Mia!)里载歌载舞略显痴狂的中年男子,当然,还有《道林•格雷》蛊惑人心语惊四座的亨利勋爵。
    科林说“我能控制的是一如既往的努力,我无法控制的是人生的轨迹。”他的回答虽不免悲观,但行动却依然积极,态度还是一贯的严谨。终于,近五十岁他有天收到汤姆福德的电邮,邀他出演《单身男人》的主角,虽然他意识到这个邀请本身意味着对他的莫大赞许,但作为资深影人的他对这个从未接触过电影的时尚界男人还是存有疑虑,直到两人亲自见面,交流变得心神契合后才有了信心。
    当两鬓微白,面色灰颓但气质风度依然迷倒众生的大学教授乔治伴随着忧伤缓沉的唯美音乐出现在银幕上,他的绝望情绪深深感染了所有的观众。一个网友评价,从此,科林终于可以作为乔治而不是达西永恒在影迷心中了。
    然而,当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再次以《国王的演讲》之中的精湛演技折服了全球观众之后,我们也许还要在“乔治”之后再加上“六世”两个字吧。
    科林,对影迷而言,你俨然已是件艺术品。何况,根本不只是一件艺术品。

                                                                四
头脑可以接受劝告,但是心却不能,而爱,因为没学地理,所以不识边界。
                                                              ——杜鲁门•卡波特
    作为一个魅力四射足以倾国倾城的男演员,向来对偶像具有宗教般狂热的影迷信徒当然不会忽略他的私人生活。在互联网上,与“科林费斯”并列的搜索词条便是“科林费斯的妻子”,可见人们不仅喜欢看科林幕前的逢场作戏,更乐意知道科林幕后的真情流露。而这样一个在演艺界经历过三十多年风雨的绝世男子,他的爱情故事竟如镜头前一样脉脉温情。我相信正是这点,才让这个男演员更加深入人心。
    有人说,科林应该是个入戏颇深的人,这从他那些传奇般的办公室恋情中便可窥一斑。科林的第一个爱人梅格•提莉,有着一半或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容貌清秀,做派颇似不识人间烟火的古墓派小龙女。虽说梅格早在85年就受到过奥斯卡奖的提名,她却对此不以为然,淡然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89年她与科林在《最毒妇人心》眉目传情,触电般地竟发展成真的恋情,于是干脆带着科林和她与别人生的两个儿子一起去加拿大的原始森林中定居,过上了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所倡导的超验主义生活。科林一定爱她极深,真的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荒凉地带与世隔绝地做起了宅男。整整五年,两人虽未步入婚姻殿堂,却和她正而八经地组成家庭,毫无怨言地做了她前两个孩子的继父,并欣慰地有了属于二人的宝贝。两人虽然由于生活理念与终级目标大相径庭而不能走得长远,但直到现在,两人依旧保持着亲密联系。梅格•缇丽动情地说:“科林•费斯拥有能够让你永远都会为之心动的好温柔。”
      第二段故事便是让无数影迷至今心生惆怅的达西与伊利莎白戏外之恋。遥想当年,达西先生既然征服了全世界的女性,片中的女主角又怎会例外呢。可惜原本敏感的影迷一定是在片中过于沉溺于花痴达西,以至于对两人在片中无数四目相对、电光火石的动情瞬间竟没有警觉。要不就是两人保密工作做得太过严密,让人不敢妄加揣度,直至被媒体证实时此情早已成了如烟过往。于是曾经受过蒙蔽的观众日后回味此剧时免不了责怪自己的粗心大意,明明就是情投意合爱意绵绵嘛,要不如何能塑造如此出神入化的银幕经典呢。不管是简.奥斯汀笔下的达西和伊丽莎白促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吸引,还是现实中的科林与詹妮弗•艾莉心心相印,这都是一段美妙而神奇的缘分,叫人难以忘记。《国王的演讲》之中,詹妮弗扮演国王治疗师的妻子,他俩意外相见的那个镜头让许多影迷唏嘘不已。1996年詹妮弗因伊利莎白一角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Film Award) 最佳女主角时的那句“谢谢柯林”,其中全部的含义,大概也只有他二人心知肚明。
        科林曾说过自己绝不是那种会担心自己孤独终老的人,他的感情世界里一直不乏倩影,然而那个真正让他瞬间倾倒并愿意与之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的女人,竟然来自热情而美丽的异域。
          “那是真正的一见钟情。她是个意大利美人,是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女性。”利维亚•吉吉丽的美艳照人显然让科林目眩头晕,体验到爱情的强大魔力。苦于自己比人家大十多岁,是个英国演员且还有个儿子,科林能为爱情努力的只有苦学意大利语,以感动美女及其家庭。这段感人肺腑的求爱经历,科林自己说,与《真爱至上》中的情节是个平行对照。到底那故事是根据他的亲身经历改编的,还是他正好遇上了一个表演自己的机会,就不得而知了。话说利维亚刚认识科林时根本没看过《傲慢与偏见》,根本对迷人深情的达西先生没有概念,不晓得科林有没有把这片子硬塞给人家看了几遍以博得好感,暗示自己的潜在魅力的经历,总之利维亚婚后每每在科林尚未梳洗蓬头垢面之时经常打趣丈夫,“看哪,这就是达西先生”。与科林一样,利维亚从未将丈夫当作过性感的偶像型演员,正是这种默契让他们始终心心相印。
    从97年至今,两人已在14年的幸福婚姻中养育了两个儿子,恩爱得叫人羡慕不已。每次科林得奖时都要亲亲热热地称赞、感谢妻子,感谢意大利,还是那么柔情似水那么甜蜜温馨。才子佳人,天作之和,这美满的现实生活比银幕中的圆满爱情故事还要感天动地。
    影迷常常感叹,科林本来就是个极其温柔而浪漫的人吧,必然有其经营婚姻的独家秘诀。科林居然是这么说的:“我和任何人一样浪漫。只不过对浪漫的陈词滥调不以为然,譬如说我不注重情人节。因为我认为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送送玫瑰花没什么技术含量。如果浪漫需要不断制造的话,那么我怀疑中间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的科林连在爱情理念上都显得特立独行、颇有见地,利维亚这朵被清淡而恒定的爱情持续灌溉着的玫瑰,一定有着不寻常的智慧。

                                                           五
            如果你遇到一个具有才华的人,应当问他读的是什么书。
                                                                  ——爱默生

    其实科林最让我着迷的,是他幽掩在低调谦和外表下的万般才华。
    我很确信科林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因为每次他在公开场合说话都措词优雅,既不乏深度又幽默大方。其实科林连大学都没上过。为了给他的博学多才追根溯源,媒体最喜欢强调他的知识分子家庭背景,正是因为出身于这样的家庭,科林才理所应当地腹有诗书气自华。
    科林的阅读史是颇让人吃惊的,他曾说过“我小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大约十四岁时我读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他的书单里并未包括简•奥斯汀,更喜欢的是加缪与卡夫卡。我注意到《单身男子》他那场在沙发上与爱人温柔缱绻对坐读书的那场戏,读的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科林在奥普拉杂志上推荐的七本书,每本在文学世界都是大师级作品,什么格雷厄姆•格林的《权力与荣耀》、意大利文学奇葩佩杜萨的《豹》、获过2001年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与2002年美国普利策奖的提名的乔纳森•弗兰岑的《矫正》、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勒内•玛利亚•里尔克蒙太奇风格的惟一长篇笔记体小说《马尔特手记》等等如此之类。国外的网友在科林的推荐页面之下这样留言:有深度啊有内涵啊,科林果然感知力敏锐理解力超群,原来他那些角色营养都汲取于此啊。
科林年轻时在研究剧本,挖掘原著的时候就对父亲说过,“如果我的职业演艺生涯一直包括着这种阅读思考与用心体悟,那我干嘛还要专花时间去读个文学士呢。”
    果然独立思考,果然一语中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代表着没文化,不接受高等教育并不代表着不学习。科林坚持在自我教育中成就了自己。
    即使是从科林的电影角色中也能看出他对文字的敏感与热爱。他通常喜爱有着迷人台词的剧本,因为演员本就是靠台词形塑自我之人。那些优美如音乐般的台词在他的嘴里芬芳四溢,难免不让人印象深刻。这大概也是科林接了好几部戏剧改编电影的原因吧:《相对价值》、《水性杨花》,当然还有王尔德的《不可儿嬉》。不得不得罪地说一句,觉得此类剧肤浅的观众只能多做些自我检讨了,你的不欣赏暗含着你对戏剧改编电影不切实际的要求,对戏剧冲突与舞台张力的不敏感,以及对台词理解力的过分贫乏。能听到功底浓厚的科林大段地复述王尔德那机智华美的文字,那是难得的幸运。
    当然,科林的迷人声线也是他有将台词神化的一个基本条件。科林的噪音向来动听,低而不沉颇具磁性,加上优雅的口音,简直完美。他年轻时就曾出过声读物,且参加过两部广播剧的演播。
这样的噪子唱起歌自然也是不俗,人家早年学过吉他玩过乐队,自弹自唱不成问题。他在《不可而嬉》、《妈妈咪呀》、《新乌龙女校》里都小秀过他那清亮柔和的声音,也许,科林同样适合当个民谣歌手吧。
    至于科林的写作事业,国内媒体上所说的已出过两本散文集是太言过其实了,科林写是写了几篇,但只是在报纸专栏与一本合著Speaking with the angel中出现过,远称不上作家。他的文字倒是很有意境,而那篇2000年发表的短篇故事《Department of Nothing》,居然已被改编成电影,且获得了两项大奖。我简直无语了。
关于科林的才华最传奇的一个故事莫过于那篇作为第三作者刊在生物界权威杂志、影响因子高达10.9的《Current Biology》(April 7, 2011)上的科研论文,题为《年轻人的政治倾向与大脑结构相关》(Political Orientations Are Correlated with Brain Structure in Young Adults)。科林这一令人匪夷所思的卓越成就引得无数献身于学术事业的宅男宅女们在家痛哭流涕,大呼伤不起,默默怨念一个奥斯卡影帝还要和自己抢饭碗。
我根本不信科林还有这个本领,本着“外事不决问谷歌”的原则进行了一番求证,最终得以还原科林作为此论文第三作者的真相:原来科林对政治事务向来饱含热情(人家是著名的愤青,具有独立思考意识的有识公民,经常畅所欲言自己的政治见解),因为极度好奇(或怨恨)英国自由民主党主席为何每次与自己的想法都不一样,萌发了扫描他大脑的冲动想法。若是我们普通人,这个故事一定会止步于“你脑子怎么长的”这种庸俗不堪的发泄语句中,可是科林毕竟与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人家立马亲自联系了伦敦大学,委托科学家们研究一下“大脑结构和政治倾向之间的关系”,没想到那些科学家对大明星的召唤力也一样地无法抵挡,勤勤恳恳地研究出“右倾的人大脑中的灰质比左倾的人薄”之类的结果,并撰之成文发表出来。所以,科林在这个传奇中扮演的并不是研究者的角色,而是问题意识的起源。但如果你曾接触过学术研究就会知道,当下研究领域缺的不正是问题意识么。
    除了五体投地死心塌地地崇拜景仰,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我唯一肯定的就是,先天才赋不可企及,而读书必使人智慧。
 

每个开始/毕竟都只是续篇/而充满情节的书本/总是从一半开始看起。
                                                               ——辛波丝卡 《一见钟情》
 
    我能继续不停地为自己迷恋科林再找上无数个理由。
    这几十天来跟随着科林的身影,我无法自拔地沉沦于英伦风情,不仅重新捧起英国经典的文学作品,且一看到BBC三个字母就莫名激动起来。我爱英伦的古典高贵,也爱它的保守叛逆。虽然科林一说起英国,时不时会用Philistine这个词来形容,然而他绝不能否认自己与身俱来的气质与这块土地有绝然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简单的考察后,我毫不犹豫地放弃美剧,转向英剧这块古典、细腻、丰饶而神秘的天地。
    当然还有其它悄然发生的奇迹。因为科林谈吐优雅,用词大气,我渐渐对那些困难却美丽的大词也不再心生抗拒;关于阅读,我首先一路追随着科林的电影角色读了不少原著作品,包括狄更斯的《A Christmas Carol》,王尔德的《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及其它作品,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甚至还匆匆翻了一下海伦•菲尔丁的《The Edge of Reason》,且这种接触产生的外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为了深入地了解科林,当然少不了阅读那些关于他的英文报道和采访资料;更不用提那些没有字幕的访谈与电影。中文阅读更有惊喜,我甚至在《朋友圈》里收获了一本叫做《The Sexual Life of Savages》的书,不用震惊,这可是马林诺夫斯基严肃的学术类著作;欣然得知科林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就要新鲜出炉了,原来这是颇有名气的约翰·勒卡雷作品,可惜在卓越上看到有人说翻译有些问题,一直不敢破坏这份神秘;还有科林推荐的那些书呢,我本本都有兴趣——我总是觉得,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就会多一种默契。
    我的硬盘多了一个叫做“Colin Firth”的文件夹,存放所有关于他的美好记忆。对我而言,科林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浅凿深挖皆有惊喜,近观远望别有洞天。我徜徉在科林的世界里,却意外扩大了自己触及的空间领域、改观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英文阅读兴趣、克服了看无字幕影片的恐惧心理……生活,突然随之焕然一新。
    幸运如斯,夫复何求。
    只是为何,我总是无数次淡漠地与你擦肩而过,而非一见钟情呢?原来人生果然常如辛波丝卡道破的那般,常常充满玄机。
 
附私人推荐:科林那些容易被错过的好片子(纯属个人口味,且排除人尽皆知的那些作品)
1. Another Country (Tommy Judd)1983: 经典的出道之作
2. Apartment Zero (Adrian LeDuc)1988:影帝的演技初现端倪
3. Valmont (Vicomte Valmont)1989:被忽略的大师作品
4. Wings of Fame (Brian Smith)1990:风格诡异,思考深邃
5. Fever Pitch (Paul Ashworth)1997:达西先生荧屏大逆转
6. A Thousand Acres (Jess Clark)1997:很不错的女性主义题材电影,科林只算过客一名
7.My Life So Far (Edward Pettigrew)1999:儿童视角电影,叙事动人,唤起童年回忆
8.Relative Values (Peter Ingleton)2000:戏剧改编作品,颇有些神经质的科林
9.Conspiracy( Dr. Wilhelm Stuckart)2001:让人心冷齿寒,极度战栗的万湖会议。一群老戏骨飚戏,现场杀气浓郁。
10.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Jack Worthing)2002 王尔德最好的一部戏剧,台词原封不动
11.What a Girl Wants (Lord Henry Dashwood)2003 纯粹的青春片,但科林有一段表演很惊人
12.Where the Truth Lies (Vince Collins)2004 一部被低估的悬念性作品,尺度有点大
13.Nanny McPhee (Mr Brown)2004 色彩绚烂得不似人间的优秀童话作品
14.And When Did You Last See Your Father? (Blake Morrison)2006 英国现实版的《大鱼》
15.Genova (Joe)2007 心碎的世界,只有亲情继续
16.Easy Virtue (Mr Whittaker)2008 戏剧改编作品,最后的那支探戈真够销魂
17.A Christmas Carol (Fred)2008 运用最3D视效和“表演捕捉”的动画作品
18.Dorian Gray (Sir Henry Wotton)2009 史上最迷人的Lord Henry,结尾的改编有点续貂
and ardently expecting,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ay (Bill Haydon)2011 阵容强大,不大可能被忽略的作品。


 6 ) What else can I say?

I don't know how many are like me, intrigued by the new P&P movie but falling in love with this miniseries instead.

I tried to read P&P before but couldn't finish the first a couple of pages, under a false impression coming from reading the first quarter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that the heroine in P&P was also full of vanity and conceit. I was prejudiced too, hehe. So when the new movie came out I went to have a look, wondering why the novel's this popular. The Elizabeth in the movie is lovely, so is Mr. Darcy, but still not good enough to outperform Ehle and Colin whom I discovered in a searching for more P&P information.

Colin Firth's eyes are so expressive, his body language is so subtle, and I doubt anyone can ever replace him as Mr Darcy. I began to re-read the novel after finishing the miniseries due to difficulty of understanding some dialogues. The heroine in the first half is very self-conscious but acceptable with witty lines here and there. She turns better in the other half where the chemistry starts to make itself apparent and draws all my attention. The hero is absolutely charming, probably because I imaged him as Colin, who is soooooo handsome and cute by the way :),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Unlike the movie, the plot of this miniseries keeps faithful to the novel but still refreshes us with a few new scenes those are absolutely natural and are definitely an enhancement. To those who think the wet shirt makes Darcy sexual and so degrade the taste, please watch it again without any prejudice. I don't see the wet shirt sexually seducing, actually I don't see anything related to sex. I only see a Darcy not surrounded by his pride and vulnerable to love. Oh, I can't tell how ardently I admire and love him! This miniseries is superb and I can watch it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短评

【第01集】t8434fb711 【第02集】t8eb55e08e 【第03集】t81c6985f3 【第04集】t84291dd31 【第05集】t85cfc528b 【第06集】t8253f0b96

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有多少人是从这里开始掉进bbc古典剧的宝藏里

9分钟前
  • 衣莎贝
  • 推荐

有那么多版的傲慢与偏见,只有这部的达西和伊丽莎白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小姐。扮演伊丽莎白的女演员气质特别好,温婉优雅。他们两的互动是真的很甜,达西先生带着笑意望着她的时候,那满满的深情,伊丽莎白也含笑望着他。

13分钟前
  • 后天的雨
  • 力荐

英国拍这种古典剧真是一绝呢,超级有味道!! Lizzy对Darcy说quite the opposite的时候,我都要跟着幸福死了!! Colin太帅了啊!!!!! 花痴脸。。。Lizzy除了脸大点儿外,其他的都太美好了!! 那个太太聒噪死了,表演过头儿了。。。其他的也都算是完美了呢!!

15分钟前
  • 冰糖木耳
  • 力荐

所有影视版本里最忠实原著的一部

20分钟前
  • 蓬蓬
  • 推荐

这尼玛真心是永远的经典啊!!女人那个时候就是该微胖一点才对,Lizzy的表演很到位,古灵精怪,关键是演出了witty的感觉。Colin就是各种帅啊有木有!!要的就是那个范儿~整体对小说的处理也是灰常不错滴!总之就是各种友爱啊!!!我都不理智了啊有木有!!

25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力荐

记得之前看单身男人,无数人夸奖Colin Firth的演技,而看完此版傲慢与偏见,我才不得不承认这位演员的优秀。

29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这是最好的达西,这是最好的伊丽莎白,从此任何别的版本都入不了眼。当达西嘴角带着微笑看着伊丽莎白弹钢琴和巧妙的帮他妹妹解围时,我相信柯林叔是将戏外真实的情感带进了戏里,眼里那浓的化不开的深情足以证明。

34分钟前
  • 犬系少女刘七七
  • 力荐

优雅。看完这片又看了一遍原著,真是差不了丝毫。女主太像梅姨了。。

38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女主全程表情: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逼╮(╯▽╰)╭。男主全程表情: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ಠ_ಠ。

41分钟前
  • 鲁镇周可儿
  • 力荐

精品,最完美地再现了书中的人物和社会。

42分钟前
  • 香水瓶
  • 力荐

十年后重看依然感人,六集体量装不下辗转心思,但已几乎复刻原著,足够完美;“你无法相信事情有这样的结尾”盈眶,拨云见雾柳暗花明,在彼此诘问里映照出的自身弱点,在心灵为对方葆有的时分完败;言语或许虚假,而眼神证明一切,凝视是醉人的酒;完满皆因前提——“他是绅士,而我是绅士的女儿。”

4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我不开心了,就拿出来这部看,心情会好许多。

51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Watch this over and over again. It"s pure classic.

53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经典 比电影版好看多了

58分钟前
  • Yolanda
  • 力荐

傲慢先生不太懂得表达自己,其实是一个绝对的绅士那与生俱来的内敛。偏见小姐自诩目清一切,所以嘴角常牵起意味深长的笑。但无论如何,他们还是很登对。

60分钟前
  • A-sun*
  • 推荐

完全的就是心目中心心念念了这么多年的Mr Darcy,那风衣,那长靴,那高帽,那身板,还有那眼神……BBC的长度真是细腻又不繁琐的把年轻时想象的画面展示了出来

1小时前
  • 雨果
  • 力荐

达西先生的湿衬衫未免也太迷人了吧

1小时前
  • 西小疯™
  • 力荐

每次撸脸叔的电影后必回顾此剧,然后在结局处笑成傻逼。简直我少女时代的诅咒一般的存在。这根本是绝症,不可能好了。JA怎么能把人情世故写得这么通透圆融却仍旧苏得不行,同时不断嘲讽时代弊端和自己的主角们,又将一切障碍顺利克服还把每个角色都塑造得如此动人(未必完全动人就是了),真乃神作者。

1小时前
  • 小斑
  • 力荐

什么叫原汁原味~~

1小时前
  • superfei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